2025-10-11 17:53:55
怎样上好复习课
一、提出问题
成功学校课改进行将近一年,大部分教师已经熟练掌握新的教学模式,但 对复习课的上法缺少改进和创新,不符合课改要求。上复习课,有的教师先领着学生一起回顾全章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然后就是讲解一些典型习题,以巩固全章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教师有的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有的“爆炒冷饭”,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有的采用“ 练习—校对— 再练习—再校对”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会做每一道复习题作为教学目标。这样,教师累得不行,学生苦不堪言,而收效未必有多大。我曾经听取学生意见,请他们谈谈感受。他们说:“前面那些知识点的总结,有些我们已经知道,老师再重复一遍,觉得特没劲。若能让我们自己整理总结,自己选择一些好的问题来复习,可能效果会更好。”在新课改的今天怎样上好一节复习课,需要我们进 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二、传统复习课模式分析
复习课作为各科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长期以来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教师以讲解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学生常以记忆作为复习阶段学习的主要形式;三是以大量的机械操练作为知识巩固的主要手段与形式。这样的复习课教学模式使得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查阅大量参考书与收集试题上,学生时常感到疲惫不堪。
复习课不能上成习题课。怎样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果,是每位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上好复习课关键在于教师的设计是否有新意,能否激发起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使之能让学生像对学习新知识一样充满热情。这就需要教师有创造性地引导和指导复习,体现一定的设计艺术,以此吸引学生,使学生能抓住重点,全面、系统地掌握已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获取真正意义上的温故而知新。
新课程倡导建构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在重要的复习阶段,倘若依然是过分依赖课本、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或是教师简单罗列所学的繁多的知识点,把它们一一清点给学生;或是在举几个常见类型的题后变为机械的学生训练。类似于此的种种做法,正是在复习教学阶段中容易走入的一大误区,久而久之必将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是我们应该 摒弃的陈旧复习方法。
三、怎样上好复习课
1.更新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首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按我们的说法就是:师傅的任务在于导,徒弟的任务在于悟。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 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 ,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知识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我们可采用“焦点访谈 ” 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大多数题目是“入口宽,上手易”,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这些点被称为“焦点”,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多花精力,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通过访谈,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访谈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的互补,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其次,设疑激趣,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在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 学科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一道好的题目,即便具有相当的难度,却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又像一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那迭起的悬念、丛生的疑窦正是它的诱人之 处 。“ 山重水复”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后,学生又怎能不赞叹自己智能的威力?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有这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是运用情感原理,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二是运用成功原理,变苦学为乐学;三是在学法上、教学生施展“点金术”等。
2.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没有问题产生条件下的学习只能是“ 接受式学习”,因此学科教学首先应使学生产生问题,复习课教学同样不能例外。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 问题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具有鲜明时代背景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既复习了重要的知识点,又使学生感到知识来源 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3.小组合作,探究整理。传统复习课,教师往往把目标定位在“查缺补漏 ” 上,因而呈现给学生的是支离破碎的题目。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因而,要把复习课定位在“ 促进知识系统化”目标的实现上。通过回忆与看书,以章节为单位收集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 由于课题本身所容纳的知识点的不同,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要让学生通过回忆再现 , 当学生不能完全 回忆起时,可以结合教材去搜查,教师及时板书。这样,学生有了初步的记忆表象,为课堂进一步系统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系统化整理:当学生收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及学习这一部分所用到的学习思想方法以后,重要的不是通过练习巩固,而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加以整理,从而使知识系统化( 提出要求:小组合作,根据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你喜欢和擅长的方式进行整理,如网络法、集合 法、表格法、列主题纲要、列符号纲要等,通过这些知识性、肯定性结论的获得,进一步感受知识获得的曲折过程) 。对于整理好的小组及时进行鼓励表彰。
准备必要的材料:一是教材,学生主要通过教材收集不能回忆的知识点,通过教材弄清各知识点的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寻找各知识点的原始出处,能使学生回忆当初学习时所用的思想方法,重温当初解决问题时那种由衷的喜悦;二是必要的学具材料,这是完成复习课教学任务的物质基础。教师要巡视指导,体现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4.汇报交流,评价反思 。对前一阶段的整理结果作全班性交流,给学生充 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自己的整理结果和思维 过程。在展示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中,重要的不只是让学生说出“ 是怎么做 的”,而是“ 怎样想到要这么做的”。另外,评价目标不能定位在办法“好”与 “ 不好”上,要体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知识”和“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 方法学习”的教学理念。
5.总结梳理,构建网络。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提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进行知识梳理。当学生的 “ 作品”还不能满足目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整理结果进行观察,不断补充与完善。教师在备课时也准备一套这样的“作品”,但并不是让学生去 “ 抄写”,而是在学生整理的结果中作点滴补充,以学生的结果为主。
6.精选例题,拓展创新。陈题新讲:在教学过程中,部分例题在经过一次讲解之后,往往被放置一边。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轻视旧题,一味求全猎奇,从而走入题海的现象。实际上,好的例题犹如一部名著,可以一讲再讲,细细揣摩,尤其在复习阶段的教学中,要将其变化延伸,拓展学生思维,于旧题中挖掘出新意,耐人寻味,留给学生的印象也深刻得多。有时学生们自己想出来的做法,会大大出乎教师的意料,使我们不得不唱叹学生们的聪颖与睿智,同时也为自己选了一道好题而回味无穷。
小题大讲:有些例题,简洁易证,但内涵丰富,若能深入挖掘、善加变化,往 往能举一反三,达到以例代类的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通过做一题达到会一类,甚至知一片的目的。这样的例题在复习中何乐而不取呢!
多题一讲:有些例题,图形的结构、问题的背景、解决方法有类似之处,甚至有些题目就是同一题设条件,只是求证的结论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因此进行多题一讲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使学生感觉到很多题目,可以借助于同一核心知识来解决,只要将题目的内涵与外延挖掘彻底,进而灵活运用就可以了。
四、上好复习课应注意的几点
1.教师必须认真备好课,对知识进行综合,扩大课堂容量。这里所谓的备课,是指老师要建立“板块意识”,通过比较、提炼,对重要知识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压缩”,把精华的东西集中到课堂上来。复习课的“应试性”必须突出,复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这是不容置疑的前提。因此,老师在备课时,必须在研究试卷的基础上把握好考点,课堂上直奔主题,在考点上下功夫。
2.教师要抓好课前诊断与终结性的反馈。所谓课前诊断,就是在导入新课时,要对上一节课复习的内容要点进行简短的提问。一方面与本节复习形成知识链,提供背景材料;另一方面也是防止学生遗忘的有效措施,避免学生上节课复习完后,在课外对课堂上复习的知识不闻不问,课前诊断能保证学生至少在本课前几分钟能够迅速地回顾一下相关的知识;终结性的反馈最好是针对该堂内容的练习题落实到书面上,老师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堂堂清”,以便能让学生及时弥补缺漏。
3.教师要精讲巧练,老师当好“ 主持人”,将课堂定位在学生的“ 学”上。 精讲不等于少讲,巧练不同于多练。教师在科学设计好复习步骤的同时,也要讲究复习课堂的动态生成,学会倾听,善于抓住细节,适时、适度地解决学生的困惑,不断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该讲的时候不妨讲透,不该讲的时候,多说一句就是错误。
4.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做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方面的指导。很多老师到了复习结束、考试前一两天时,才匆匆地将应试的秘诀倾囊相授。殊不知,这种填鸭式的“速成法”并不奏效。因此,需要老师结合复习内容,在适当的“ 情境”中,经常向学生传授些应试的技巧。细水长流,方能让学生内化于心,诉之于行。
5.复习目标要明确。复习目标对复习课起着导向、激励、调节和评价的作用,可以唤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复习目标的确定要考虑以下因素。
依据教材:复习要从教材整体性出发,按知识体系或按章节单元,抓住重点与难点,来考虑复习目标,使学生能初步对知识的整体性进行把握,进一步对重点与难点知识进行加深与拓宽。从多层次、多角度认识重点与难点知识 ,以求解题时不会遇到大的障碍。
依据课程标准:既要考虑学段目标,又要考虑学习内容的具体目标。依据 学生实际(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就某一节课的目标而言应有所侧重,不要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要有计划地将课堂复习目标,重点定位在认知、能力、情感的某一方面,从而保证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2012 -08 -28 22:36:41)
兰州成功学校
河西成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