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1 16:07:53
让学生在课堂上像考试一样紧张
我去江苏洋思中学学习,听到了一条经验:在课堂上让学生始终“像考试一样紧张”,茅塞顿开。是啊!一节课是否高效,当然要取决于课堂上学生是 否“ 紧张”,是否全身心地投入。这看似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对提高课堂效率而言,却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观察我们的课堂,不难看到以下的情景。
上课了,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组织和管理,在一片乱哄哄的氛围中,教师旁若无人地开始讲课,全然不顾学生们在做些什么。等学生安静下来了,注意力集中了,五六分钟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由于缺乏对学习方式的具体指导,或者是随意将几个无头无脑的讨论题抛给学生。结果,课堂放了羊,乱成一团,很多学生趁机脱离了学习任务,聊闲天,甚至捅捅逗逗......
教师一节课的教学缺乏设计,内容松散,教学环节之间缺乏过渡和串联,课堂流程断断续续,造成学生常处在无事可干的状态,几乎打起了哈欠......
课堂练习缺乏层次,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基础差的孩子还在费劲地解题,程度好些的学生早已左顾右盼,交头接耳......
对学生缺乏必要的训练与规范,课堂缺乏执行力,当教师下达某个指令,学生没有迅速执行的意识和习惯,在磨磨蹭蹭地找书、找本、找笔的过程中,大 量的宝贵时间被浪费了 … …
诸如此类的状态,何谈“像考试一样紧张”?
向45分钟要质量。说白了,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事可干,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听、想、说、读、写、练等有效的学习过程中度过。教师的首要任务,无非是要通过合理地布置任务,想方设法地调动起学生的精气神来,让他们的大脑在课堂上保持高速运转的状态,从而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如何实现“像考试一样紧张”呢?
首先 ,对课堂的有效组织很重要。没有组织和管理就没有课堂的高效。上课伊始,通过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创设一个吸引人的情境,或者通过一组练习迅速带领学生进入训练和思考之中,都能够使一个班级的几十个学生将松散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到一起,从而为课堂的紧张状态开个好头。而上课的过程,每进行一个教学行为都要有清晰的部署,如何读、如何听、如何 写、如何思考、如何回答、如何参与小组讨论、如何记笔记、如何完成练习等,教师都应有简单明确的指令,并经过训练形成习惯,使学生个个专心学习、严守纪律,培养学生紧张的、快节奏的习惯,培养合作精神、成功信心,自然就提高 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渐达到“一声令下”“一呼百应”的局面。
其次,限时意识很重要。学生在完成某些学习任务的时候,譬如自学某些学习内容,或者完成一组训练试题,如果教师不限定时间,任由学生在宽松的时间里不紧不慢地完成;甚至教师无奈地一次又一次延长时间,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学生精神和习惯上的松懈。因此,有必要在读书、自学、讨论、练习等教学时段限定时间,两分钟也好,五分钟也罢,提出要求严格执行。让学生意识到,当教师布置某个学习任务后,必须像考试一样,迅速进入状态,才能符合教师的要求,也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给定的任务要适合。很多时候,课堂上呈现出缺乏紧张度的状态,并非是学生的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教师的任务给的不合适。譬如,看一组自学题目来完成自学任务,本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设计,但是由于自学题目过于容易或者过难,造成学生要么不感兴趣,要么无从下手,导致学生紧张度的降低。相反,只有那些处于“ 最近发展区”的训练内容,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才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是否熟悉学情,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学生的学习任务,就至关重要了。
由于考试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因此就促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写字的速度比平时都要快,人的潜能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之所以提出课堂上让学生“像考试一样紧张”,道理就在于此。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常数。假设课堂上学生轻松、自在、松松垮垮,不着急不着慌,不能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自然课后的作业就要多,负担就要重,就要靠打“持久战”来填满上课时所挖下的“ 大坑”,师生叫苦叫 累也就不值得同情了。
(2012 -08 -28 22:18:37)
兰州成功学校
河西成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