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4 16:21:31
成功美术馆馆藏施江城先生作品《峡江帆影》
先贤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启迪世人。就绘画而言,积学、游历俱可除去胸中尘浊,而内营自然丘壑于心中,而于创作来说后者尤为重要。因为在悠游中不仅可以为艺术实践积淀材料,更可以于身入其间的或观察写生或目识心记里,看到自然的全貌,窥见宇宙的幽微,继而开阔胸怀、滋养情志也。当代画家、湖北中国画学会会长施江城先生无疑是深谙此道的,其从大江之源到长江入海口的万里采风、写生,不仅遍览了大江两岸的迥然山水风光、草木之情,而蓄储于其胸怀间积淀了丰富的绘画素材;也还于之应目会心的深彻体悟和深情观照中,“搜寻生石,按形求法”又体照物我、融冶古今,提炼凝萃出了丰富多样还极具个人风貌的画语形式来。继而在落于纸上的寄情倾诉笔墨创构上,带来了形式与内容统一的山川丰茂、天地壮阔绘画典型来。
明代画家董其昌《画旨》有言:“朝看云气变化,可收入笔端。吾尝行洞庭湖,推蓬旷望,俨然米家墨戏。”施江城先生绘写长江亦如此,譬如在《西部成功书画家》近来刊载的,皆以“峡江帆影”题跋的施江城先生这两幅山水佳构。其映入观者眼帘而游目骋怀、豁然开朗,显然可见那江流天外而帆影幢幢,峡山耸峙还冈峦错置,云烟蒸陶亦山居悠然,草木葱茏又青山入怀的万里长江中上游鲜明自然景致。画面中这些收敛天地众景,还囊藏于画图里峡江诸象,非是画家寄生其间的躬亲体验而“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怎会有那披麻、荷叶等线皴勾勒山形骨架,兼用点皴、干擦、晕染诸法辅以的草木、土石之饰,或青或绿调和渲淡而随类敷彩、著其时色,对那峰峻崖险、冈踞岭雄、坡缓壁峭、山青草茂、郁郁蓁蓁实景之真的生机昂扬、气韵生动写照。
万里长江、两岸众景烂熟于心,胸中有了丘壑起伏、有了四时韵致,落墨自然能信手拈来而笔无妄下矣;山峦峰丘自有高下,草树花木春冬荣枯,画家或远或近“细细看,面面观”,又“看得透,窥其穿”而得其变化、取其风采,立意定景亦能错落有致而时出新意、别开生面也。
成功美术馆馆藏施江城先生作品《峡江帆影图》
如《峡江帆影图》横幅长屏一作,画面中间那峡江曲廻转弯处的对岸连绵峰岭,既见因江流之势的前冲后突、忽近忽远,纵向“之”字错叠折转的构图反映,亦见画家于这自然山水音韵节律形质间,体味获得的“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契道意蕴;又画面近景处的江村山岗,于前者隔江相望、远近呼应、高低相依的“密”势布陈,不仅是自然视野里由山下看到山上、从山前看到山后的饱览沃游所记,更是于咫尺之图上写千里之景,而东西南北宛若眼前的主观意象概括反映。还有画面两端或村渡静泊或远江归来的舟船点缀,是舟舸代步、驾船往来的江上真实生活表现,也见画家动静相生、显隐藏露置景的辩证统一哲学运思审美构想。
再有斜向布构而观之让人胸怀开阔的《峡江帆影》一作,浩浩长江从画面左下开阔江面处奔腾而去,于画面右上两山交汇处实而又虚横穿峡谷、流向远方无尽天地里;两岸高高低低的山峦叠嶂,亦随形而布从左至右、由阔渐窄、由合到开劈成妙境;近处矮冈上错落相依的临江山村,与那斜对面丛林深处的隐隐山居,又一显一隐、或藏或露而于鲜明处为峡江传神、于掩藏处为天地言情,运构寄意让观者浮想联翩矣!相较于这实写的绵延群山、奇峻江峡,画家留白于画面上的虚景峡江,随着犬牙交错的山脚峰麓逶迤蜿蜒而来,又心物熔冶承载着扬帆远航的一艘艘舟船,鼓动着风帆、满载着希望驶向远方,也寄寓着生命的热忱奔赴人生的彼岸……
(文\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冯宜玉)
画家简介:施江城,1946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武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国画学会会长、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湖北省文史馆馆员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创作院艺委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武汉理工大学特聘教授。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及国际重要展览,曾多次应邀赴国外访问及讲学,并举办个展和参加联展。当代著名中国画家,擅山水,精人物,尤以创作长江题材的作品而著称。出版有《施江城长江三峡图卷》《高峡平湖图卷》《施江城长江万里图》等画册。
兰州成功学校
河西成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