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18 09:12:30
在一个人的人生历程中,再没有比中学时代的六年更加激荡与壮观的了。这里有激动与喜悦,也有悲伤与恐惧,有阳光与坦途,也有暗礁与险壑……尤其高中阶段,更是人生十分关键的时期,这个阶段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有许多微妙的特点,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常见的心理问题是指那些比较多见、对学生生活影响虽然不大但如果不及时疏解又可能变成心理疾病的问题。高中生中存在常见心理问题的比例较高,我们应当充分重视。
一、冷漠心理
冷漠是指青少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对引起挫折的对象无法攻击而又无适当的替代对象可以攻击时,强压愤怒情绪,表现出来的表情冷漠、失去喜怒哀乐和对事物无动于衷的态度。表现在高中生身上,往往是在学校总对所学的知识不专心,缺乏学习热情,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事外,给人一种看破红尘、一切无所谓的印象。他们对人对事很冷淡,漠不关心。例如那些升学无望的学习困难生,这种表现就特别明显,其实他们也不困,但每天上课就睡觉,实际也没睡着,偏要对老师的讲课冷眼旁观,表现出极其消极的态度。
这种冷漠心态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性格和良好心理的形成和发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引导: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一些青少年学生产生冷漠心态,往往与不能自爱自重,对自己的能力和发展潜力估计过低有很大关系。因此青少年学生应既看到自己的不如人之处,更要看到自己的如人之处和过人之处。茅草还能做燃料呢,要相信自己,许多事情别人能做到,自己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例如一个以前成天上课就睡觉的女生曾经问我,说她也很想学好语文,但觉得自己基础太差,没有信心,现在都高二了,不知道还行不行。我说,首先看有没有信心,她回答说有。于是我就开导她,我说你现在至少能认识一两千个汉字,这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你每次测验还能还能写完一篇字数合乎要求的作文,这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语文课上你能主动的起来为同学们读一段或一篇课文,这难道不足以说明你的语文基础还是很不错的吗?接着帮她指出一些不足的地方,告诉她应该怎样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后来语文课她不睡觉了,真是困的时候她干脆自己站起来听课,结果最后参加高考她的语文居然考了全班的最高分,拿成绩那天她高兴得了不得。
教会学生争取成功的机会。具有冷漠心态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把握较大的的事情。因为任何成功哪怕是小小的成功,都会增强人的自信心,都有利于克服冷漠心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更要主动为学生创造一些能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机会。例如每天的读报时间轮流安排值日生,先总结当日全班情况,然后为同学们出个节目,再组织同学听写外语单词,最后就班上学习的热点,给同学讲一个自己已经懂得的问题或者讲一道自己会做而且能够做好的习题。这些事情都是稍作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学生就能够从这些活动中争取到成功的机会,从而改变他们冷漠的心态。
指导学生增强心理活力。对有冷漠心态的人,要指导他们学会为自己创造良好的、有利于心理调节的气氛。这样可以冲淡各种苦闷,转移不良情绪,排除各种困扰,有利于矫正冷漠心态。
二、自卑心理
有的同学在学习、生活中事事回避,处处退缩,不敢抛头露面,害怕当众出丑。这是自卑心理的表现。长期被自卑心理笼罩的人,以消极的态度对待生活,降低活动效率,而低效的活动又加重人的自卑心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也是上面所说的冷漠心理的一个原因。
那么,如何摆脱自卑心理的束缚呢?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采用以下方法:
正确看待自卑。自卑是在努力向上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只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努力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增强情绪调节能力,就能克服自卑,变自卑为自信。我所带的班级的理科综合成绩总是赶不上其他班级,有一次我对同学们说一定要努力赶上并力争超过那些比我们好的班级,下面一片哗然,原来同学们认为那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班理科科任教师换得太勤,尽管同学们都做出了努力,但成绩总是赶不上其他班级,真没信心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告诉同学们这是自卑心理在作怪,和他们一起分析了这种心理形成的原因,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这种心理。
恰当评价自己。自卑的本质就是自我评价过低,以至信心不足。要克服自卑,应从恰当评价自己入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要进行“别人能行,我也能行”的积极暗示,以振作精神,增强信心。接着上面说的案例,我引导本班同学恰当评价自己,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提出“别人做不到的我要努力做到,别人做得到的我要做得更好”的班级口号,鼓舞同学们奋力拼搏。
确定合乎实际的目标。奋斗目标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分阶段制定,首先确定最有可能实现的近期目标,集中精力向这个目标冲击。这个近期目标实现后,再制定下一个近期目标,循序渐进,这样可以减少挫折和失败,有效的保护和增强信心,防止自卑感的产生。针对我们班理科综合的情况,我就引导同学们分阶段制定了一诊、二诊、三诊的目标,每一段结束时认真总结,找出差距,再制定下一目标,结果在三诊的时候,我们班的理科综合成绩与其他班已经相当的接近了。
三、焦虑恐惧心理
适当的焦虑能唤起人的责任感,使人注意力集中,有利于学习和生活。但过度焦虑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它会抑制人的思维,使人缺乏灵活性,影响人的学和生活。特别是高考邻近的时候,这种心理在个别同学身上表现尤其明显。高考前十天左右,有个同学告诉我他浑身无力,早读课下课的时候,走出教室就倒在地上,脑袋非常清醒就是无力站起来。我先稳住他的情绪,告诉他我们才参加了体检,他的体检结果上一切都是正常的,而且体质非常好,应该没什么大问题。结果直到后来高考结束到现在那个同学的一切确实也是正常的。因此青少年学生应该预防和克服过度的焦虑,努力把焦虑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下面一些办法具体可行:
正确对待引发焦虑恐惧的事情。青少年学生应善于发现和评价自己的优势,正确分析自身实际情况,培养、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
积极控制焦虑恐惧反应。控制焦虑恐惧反应的前提是发现自己的焦虑恐惧反应。这可以从自己的异常情绪觉察出来。当发现自己有焦虑反应,尤其是焦虑过度以至恐惧时,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遏制,防止反应加剧。可采取更新思维法,即把大脑中原有的一些思维内容“抛弃”,代之以积极的思维内容。还可以通过深呼吸和做一些室外活动来控制过度的焦虑反应。也可以听一听轻音乐,每次大型考试之前我都会带学生到多媒体教室或是语音室听一节课的轻音乐,并且告诉他们可以睡觉,其目的就是消除他们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事实证明这是一种较好的放松方法。
四、嫉妒心理
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混合心理,伴有猜疑、敌意、怨恨等不愉快的情绪。高中生的嫉妒之心往往指向周围熟识的人。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以求进取,反而恶意中伤,甚至走极端。这种心态对高中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消除。
正确认识自己。要克服和预防嫉妒心理,必须认识到,要求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超过别人,这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明确哪些是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的,哪些是即使努力也难以改变的,承认“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学会放弃一些不能实现的目标,学会给自己松绑。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才能在健康、宁静的心态下学习和生活。
将嫉妒心理转化为竞争意识。对已经有了某些嫉妒心理的学生,教导他们不妨将它转化为竞争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超过对手的成绩,这时嫉妒心理就会被成功的喜悦所取代,消极因素也就转化成了积极因素。
进行心理换位。当嫉妒的阴影笼罩在你的心头时,你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若能想象到被嫉妒者的情感,你一定会遏制自己的嫉妒心。
另外,像虚荣心理、孤独心理等心理问题在高中生中也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同样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这篇小文就不再涉及了。
在这个大转型、大变革的时代中,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高中生的心理当然也会受到巨大影响,并产生出许多新的心理问题。实践表明,高中生一旦有了心理障碍,便会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作为教育者,努力研究和解决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便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只有将这项任务完成好了,我们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合格人才。
兰州成功学校
河西成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