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03 15:57:00
基础教育奠定思维基础
创新教育的果实结在高等教育,但其根基却蔓延到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包括创新思维在内的养成教育。
美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成绩虽总体平平,他们却培植了学生应对未来变化世界的创新潜质。美国基础教育小学六年、初中和高中各三年,小学实行包班制,中学实行跑班制。小学教师不分科目,一名教师包揽全部课程,缺点是知识深度不够,优点在于课程难度小,便于学生对各科知识的融合,照顾学生的兴趣特点,没有偏科的暗示,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美国学校注重学科的均衡发展,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一视同仁,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学生作业讲究阅读量,讲究做题的难度和精度,不重结果,重在分析、质疑和事物的因果关系。小学阶段就养成了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对笔记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习惯,学会了用事实阐述自己的观点,能够使用工具书和参考资料独立完成自己的研究计划。这种思维训练看起来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但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发展非常有益。
从教学环节看,美国教师课堂上更多是补充教材以外的知识,提出多种假设,启发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不因人废言,尊重个性,承认差异,维护学生自尊,保护学生自信,因材施教。成绩一般的学生,高中毕业后走职业教育道路。成绩优秀的,可以在高中阶段修读大学课程。对有特长禀赋的学生,学校为其开设诸多发展他们特长的课程。这样,在高中阶段实施普及教育目标的同时,为高等精英教育、特长学生的培养埋下了伏笔,在兼顾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学校注重有目的地发现、培养未来高尖端人才。“让最优秀和最喜欢科学的人从事科学工作”。这或许部分说明了,为何美国学生总体学习成绩逊色于我们,但高等教育阶段个体最拔尖的学生还是美国学生,以及研究生阶段出成果快于我们的缘由。
兰州成功学校
河西成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