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循序破解发展难题 力求让人民满意

2007-09-06 15:10:18

  作为民生之基,教育一直是中国政府倾注心力的关键领域。我国教育事业在确立了国家战略优先发展的地位后,在内容、结构、投入等方面不断获得较大发展,循序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 
    近年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理念和目标。让人民满意,就必须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让人民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同时提高质量……这一项项逐步推进的教育发展方针,正在构建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满足人民对各级各类教育的要求。
    让人民满意,就必须直面民众对教育的诉求,攻克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为了破解“上学难、上学贵”,国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注重向农村教育、向困难学生、向职业教育倾斜。据统计,我国目前财政收入增长量的70%用于义务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从1991年的617.83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5161.08亿元,增长7倍多。 
    我国于2006年在西部地区率先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公共财政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统计显示,西部地区以及中部试点地区自2006年实施改革以来,约5200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平均每个小学生每年减负140元,每个初中生每年减负180元;约340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领到了免费教科书;780万名家庭贫困寄宿学生领到生活补助。西部地区有近20万名农村辍学学生返回学校,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4%。 
    2007年,这项改革在全国推开。种粮不交税,上学不缴费,这句在我国农村广为流传的口号,既表达了农民对党和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朴素的感激,也记录着我国义务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事件。2006年至2010年期间,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将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累计新增经费2182亿元。 
    让人民满意,就要让困难群体沐浴公共财政的阳光,兑现教育公平的承诺。 
    自今年秋季开学起,我国实施新的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策体系,中央财政支出由上年的18亿元,增加到2007年下半年的95亿元,加上地方财政的投入,达到154亿元。2008年全年将达到308亿元。随着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全部落实到位,每年国家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将达500亿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共财政安排助学经费数量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全国每年将有大约400万名大学生和1600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各种形式的资助。 
    此外,为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的根本问题,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也在全国全面铺开。由中央财政支持的高校毕业生西部农村支教计划成效显著。2006年招聘特岗教师16325名,覆盖13个省份、260个县区、2850所农村中小学。2007年计划招聘18000人。各地普遍反映这项计划是一项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的示范举措。 
    自2004年启动实施的面向中西部的“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也已初见成效,规模正在逐步扩大。这一计划通过推荐免试教育硕士、在职培养和农村支教相结合的途径为贫困地区学校培养骨干教师,三年来共招收2325名优秀本科生到中西部19个省份291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学校任教,不仅为农村学校输送高学历优秀人才,也为农村培养补充高素质骨干教师探索有效途径。 
    中国政府在发展教育时,还在教育结构优化方面倾注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张慕津认为,中国已设定构建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的同时,正在大力调整和优化教育结构,扩大教育改革开放,深化素质教育,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模式。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教育系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条件更加坚实。 
    2006年度中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显示,公众对教育公平满意或基本满意者比例超过了五成,比上年度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专家指出,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出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进程启动,使城乡教育差距有所缓解,提高了公众对教育公平的满意度。 
    然而,我国教育事业仍面临着人口基数大、地区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等问题。《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国家将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政府对义务教育“负全责”,还将在教育经费保障、高等教育质量与数量、教师管理、公办学校贷款等多个方面力求解决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周济说,“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最新文章

联系方式

兰州成功学校

地址:兰州市东岗东路向东3公里马家梁开发区
联系电话:总校:0931-4909588;小学:13619393009 13993170345;初中:0931-4909596 18919061438;高中:0931-4909599;高一:18368911752;高二:18719813439;高三:18368911752;职普融通:18194241715。
兰州成功高考复读新校区:李老师:189 9318 8317;高老师:138 9369 5368;汪老师:130 8879 3818;王老师:182 9312 1783;李老师:189 0938 3399;刘老师:177 9757 9777。
兰州成功中考复读一校:13919269314 0931-8310395;二校:15009347016 0931-8327196;三校:18393350584 18719856165;五校:18794756190 0931-8371852;六校:18298400168 0931-8323250;七校:13993103039。
兰州新区成功学校咨询电话办公室:0931—8320998;小学:18809468996;初中:13919312342;高中:18193872557。

河西成功学校

地址:武威市凉州区西二环路
河西成功学校咨询电话办公室:0935-6117988、6116799;小学:13993170345;初中:18194193046;高中:13679365955;职普融通:19993556608 13679365955 13893545232 13993555045;高考复读(武威):1391997739215209308606
兰州成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