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1 11:07:00
每一位校友,都是母校最亮丽的名片。河西成功学校20周年校庆典礼上,优秀校友何仁元分享成长记忆,诠释基础教育如何为人生奠基。
在河西成功学校迎来建校20周年庆典之际,2012届毕业生何仁元博士作为优秀校友代表重返校园。从母校的教室到甘肃农业大学的实验室,从懵懂少年到黄土高原从事植被恢复研究的青年科研工作者,他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与感悟。
参加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年会
母校是人生的第一块“沃土”
“一走进校园,看到教学楼、操场,甚至走廊里的阳光,都仿佛一下子把我带回了初中时代。”何仁元在校庆典礼上动情地说。
2011年何仁元同学在母校求学时光
他回忆道,母校就像人生的第一块“沃土”,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基础知识,更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做人。那些年,老师的耐心讲解、同学的互相鼓励、操场上的奔跑、教室里的书声,都成为他青春记忆里最温暖的底色。
在国家级学术会议作报告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初中班主任刘常文老师常说的话:“知识的价值,在于用它去解决真正的问题。”这句话一直影响着他后来的学习和科研态度。
此外,在母校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我的综合能力,初中一年级我是班上个子最小的男生,但竞选担任了班长,后来到一中担任班长,大学担任学生会主席,回望来路,初中阶段无疑是我综合能力得到系统性锻炼与提升的起点,为今后承担更重要的职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土高原研究与母校教育的奇妙共鸣
何仁元目前是甘肃农业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主要从事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重建土壤微生态机制研究。他已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并主持多项省级科研项目。
何仁元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明岗教授合影
“我的工作是研究如何通过微生物、植物根系等微生态机制,让黄土高原这片土地重新绿起来、活起来。”何仁元介绍道。这项工作常常让他联想到母校老师对学生的培养。
实验室做科学实验
他解释说,我们年少时可能就像那片“贫瘠的土地”,而老师就像生态修复专家,用各学科知识作为“养分”,一点点改良我们的“土壤”;用关怀与教导作为“植被”,防止我们心智的“水土流失”。中学阶段的教育,正是为人生打下最关键的基础。
何仁元在黄土高原采集试验样品
对学弟学妹的寄语
面对母校的莘莘学子,何仁元鼓励大家珍惜在学校的每一天,保持好奇,勇敢尝试,认真对待每一门学科、每一次锻炼。
“母校所给予的,不光是知识,更是一种底色、一种底气。无论将来走向哪里,这份底蕴都会在某个时刻,成为你厚积薄发的力量。”他说道。
何仁元表示,在科研道路上遇到困难时,正是母校培养的“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精神支撑着他不断前行。他深刻体会到,最伟大的事业往往源于最微小的坚持,最宏大的改变总是始于最基础的培育。
在河西成功学校20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无数像何仁元这样的优秀学子。他们的成长故事,共同构成了母校育人理念的生动注脚。
兰州成功学校
河西成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