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4 10:49:34
看过一对摆地摊的夫妇的故事。
路边有一个中年女人正在摆地摊,正值午饭时间,一个中年男人骑着自行车过来送饭。
男人一下车,就歉意地笑道说:“对不起,我来晚了,饿了吧?”
女人看着着急给自己送饭的丈夫笑笑说:“没事,不着急,还早呢。”
男人笑着从自行车前面的筐里取出午饭,两人就着路边的阶梯坐下开心地吃了起来。
此时来了一个中年阿姨,看着两人餐盒里的饭菜,诧异地对女人说:“大妹子你真可怜,辛辛苦苦工作,老公就给你吃这些寒酸的东西,一点油水都没有。”
说完,扭着身子离开了。
夫妻两人面面相觑,原本美味的饭菜也失了幸福的味道,多了分苦涩。
每个人的生活条件不同,你眼中的不幸,在别人眼里却是莫大的幸福,不要为了一时嘴快,轻易评价别人的生活,这对你没有什么好处,却会打扰别人的幸福。
不轻易评价别人的生活,不随意打扰别人的幸福,是一种高贵的修养。
不轻易评价别人是一种修养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说“同情这事,与其说是由于看见别人的感情而起的, 还不如说是由于看见引起这种感情的那个情境而起的。”
与“情绪共鸣”相似,很多时候我们用来评价别人的“事实”,并不是别人的事实,而是经过我们想象加工认为的“事实”。
不能否认,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带有一点“优越感”,习惯于站在道德高地指点别人的生活。
但时代在变,人在变,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同。不论老少,都不要试图将你的人生经验套在别人的人生中。
不轻易评价别人是一种修养。“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并不了解别人生活的全部,不了解一个人的所有,怎能仅凭几个碎片的场景,仅凭只言片语就对别人定性。
人活世上,要学会相互尊重。不轻易评价别人就是一种尊重,我知道你的看法,我虽与你不同,但我尊重你,我不会强迫你接受我的观点。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修行
惠子是庄子的好友,也是辩论的对手。
有一次,惠子对庄子说,有一颗大树,树干歪七扭八,还有很多疙瘩,完全不能用来建造房屋,这种树大而无用,生长在路边,木匠也不会多看他一眼。
庄子说,这样一棵树,它虽然不会有什么用处,但是同样的,他也不会遭到砍伐,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伤害他,他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长,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楚国的大王听说庄子很有才,派两个人去聘请他为相,庄子说,和被供奉在庙堂之上的枯骨龟甲相比,自己更愿意在烂泥里摇尾巴。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修行,各有各的活法。
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一种智慧
《庄子》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鹏要飞往万里外的南海,蝉和小斑鸠讥笑它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
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不同,追求不同。你的尺度不是别人的尺度,别人的看法不代表你的观点,别让别人的看法影响你的生活。
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一种智慧。
人活一世,别人再重要,也远没有你自己重要。别人永远是你生活的旁观者,只有你自己才是你生活的掌舵人。
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种智慧。被他人的言语包围是生命的常态,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彻底摆脱人言,但要注意这些人言是激励了你还是正在摧毁你。
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个体,无需与人相比,也无需迎合别人。
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
《庄子》里有个叫士成绮的人,自认学识渊博,听到时人常常夸赞老子的智慧,于是跋山涉水,来拜访老子。
到了老子的住处之后,却发现老子家里乱七八糟,像个老鼠洞一样。
于是他愤愤然地说:“别人都说您是有超凡智慧的圣人,我慕名而来,却发现你跟老鼠差不多”。
老子就像没听到一样,完全没有反应。士成绮只好走了。
第二天,士成绮觉得自己昨天做得有些过分,于是来找老子道歉。
谁知道老子对他说:“我如果有获得大道的实质,你骂我是猪、狗、老鼠又有什么关系,我还是我。”
你说什么,是你说什么,并不能影响我,也不能改变我。
庄子有句名言:“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一个人,全社会的人都称赞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勤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他就是他,所有的荣辱是非,在他眼里都是身外之物,这样的人才能守住内心的安宁。
人生在世,我们是活给自己看的,不是活给别人看的,别人怎么看我们,是别人的事,安心做好自己,就是最大的修行。
不轻易评价别人,是一种修养。
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一种智慧。
兰州成功学校
河西成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