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8 10:23:41
上周,《安州区实验幼儿园,两岁多托管幼儿被老师超10倍剂量服药》一文在网络传开,称“该幼儿园老师受小朋友杨杨(化名)家长委托喂药,结果错把3.5毫升的剂量喂成了35毫升,导致孩子呕吐”。
什么,什么?老师竟然给孩子喝了10倍的药量?孩子这么小,怎么能受得住?
但经过成都商报记者还原,事情似乎不是这样的……
孩子药物中毒,父母称“幼儿园老师喂错药了。”
但……真的是家长写错了
两岁多托管幼儿被老师超10倍剂量服药?
孩子心率竟然高达190
16日,《安州区实验幼儿园,两岁多托管幼儿被老师超10倍剂量服药》一文在网络传开,称“该幼儿园老师受小朋友杨杨(化名)家长委托喂药,结果错把3.5毫升的剂量喂成了35毫升,导致孩子呕吐”。
杨杨母亲朱女士介绍,因为孩子感冒,15日孩子奶奶送其上学时,带去了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溶液,委托老师喂药。当天17时许,她接孩子放学时,发现孩子脸色不对,便向该班班主任高老师询问,高老师表示没给孩子喂药。
“随后,我找到生活老师取回药,发现73毫升装的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溶液只剩下20毫升了。”朱女士说,她立即将孩子带到安州区人民医院挂急诊检查,发现孩子心率高达190(正常人心率是110~120),主治医生诊断为药物中毒,需要马上洗胃。
朱女士称,给杨杨洗胃时,他们联系到两位生活老师,通过核实得知当天15时40分,生活老师蒋阿姨给杨杨喂了35毫升药,孩子16时30分就吐了。
幼儿园老师真给杨杨喂了35毫升的药吗?
17日,安州区实验幼儿园以及当地教育局均表示,老师确实给孩子喂了35毫升,但是,是家长自己亲手在喂药登记本上写的35毫升。
喂药的生活老师蒋阿姨说,“奶奶送来的孩子,拿药给我们时说喂35毫升,当时我说是不是太多了,她回答说‘孩子妈妈写了的’,并从药瓶中拿出一张白纸写的字条,明确写了35毫升。随后,她自己在服药登记表上也写的35毫升。”
随后,该园园长张小帆拿出了《受家长委托幼儿在园服药情况登记表》,以及孩子家长夹在药瓶中的字条。记者看到,字条上写着“阳××(化名杨杨)中午喝35毫升”。在登记表上,孩子奶奶登记的用量也是35毫升,并有签字。
张小帆说,经过调查,老师在喂药时,还专门找另外一名老师来将字条和登记表进行对比,确认了就是35毫升,“而且孩子奶奶在送药时,老师询问后也得到肯定的回答。”
安州区教育局的调查情况通报中称,杨杨母亲接孩子放学时,老师还问了是不是35毫升,朱女士先确认,但迟疑之后又说“好像是3.5ml,我忘了,有莫得啥影响?”蒋阿姨说:“我也不太清楚,你赶快找医生问下。”杨杨母亲说“我马上带她到医院去看下”。
针对家长称孩子在服药后就出现呕吐,张小帆表示,孩子并没有呕吐,而且下午吃晚餐时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吃了一碗稀饭和一个馒头。
老师该为这件事负责吗?
在记者采访中,杨杨母亲开始坚称,自己绝对是写的3.5毫升。孩子奶奶也表示,她在登记表上写的是3.5毫升。随后,记者将字条和登记表的照片拿给朱女士和孩子的奶奶辨认后,她们承认是她们写错了。不过,朱女士表示,即使自己写错了,老师们也缺乏基本常识和责任心。孩子父亲阳先生也称,“一个孩子怎么可能服用35毫升,他们为什么不给家长打电话核实”。
对此,张小帆觉得有些委屈:学校的老师不是专业医生,不可能对药物剂量做到非常熟悉。况且,也是按照家长纸条上的要求在操作。
虽然事情真相大白,但幼儿园表示,已经打算着手做一些操作上的调整,以免再出现类似情况。
该幼儿园园长张小帆表示,服药情况登记表从两年前就已经实行,目的就是避免老师给孩子喂错药。16日下午,幼儿园已经给全园老师开会,要求老师告知所有孩子家长,以后孩子生病,需要幼儿园老师给孩子喂药时,必须要出具医生的处方和证明。
当地教育部门则表示,为了稳妥起见,打算让家长到幼儿园喂药。安州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幼儿园是没有义务给孩子喂药的,而且,老师也不是专业的医生和护士。
老师该为这件事负责吗?看看大家怎么说
该事件一出,就立刻引起了多方媒体的关注,也引来不少网友议论。那么,这事儿大家都怎么看呢?
对此,中教君上周六也做了相关语音讨论,看看我们的用户都是怎么说的吧!
不少网友表示,这是孩子家长的失误,不应让老师负责。
“这个是老师已经向奶奶询问过一遍了,奶奶说就是35毫升,儿媳妇儿写的,后面奶奶还签了字的。我认为老师没有责任。”中教君用户“丛林”这样说道。
其实,持有这种观点的网友占据了大多数。
为什么呢?
“老师不是医生,剂量多少只是遵照嘱咐,家长自己粗心大意,怎么让老师去承担责任?”用户“活,该精彩”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不应该由教师负责对生病的孩子进行喂药等和治疗有关的工作。老师是人,有一定特长的技术人才,但是不能要求老师是万能的。”用户“山大王”看来,让老师来负责孩子的喂药工作,本身就存在不合理之处。
“家长不应该把责任都放到教师身上,教师面对这么多学生,本身工作量就很大。家长仅仅是对自己的孩子,都做不到那么细心,还怎么要求老师?”用户“爽”则这样说道。
也有不少用户觉得家长的做法也有些委屈老师了,“你在别人身上找责任的时候,可想过自己是在推卸?”“小桥流水”这样说道。
但也有网友表示,老师该有一些儿童服药剂量的常识,如不确定,应与家长联系。
用户“蜗牛”表示:“3.5毫升和35毫升的确有很大差别,老师该能察觉到不对。”
用户“山风”则表示,“教师缺乏常识,也需要再重视和负责些,因此还是有责任的。我也是老师,我看到那么大剂量就会去问家长。但追责总是没有太大意义,避免和预防更重要。”
也有老师给出了如果自己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采取的做法。
“我也是幼儿园老师,我会让家长确认签字后喂药,反复的问一下,但有些家长老烦我,说我事多。”用户“D i a n a”这样写道。
“关于老师喂药的事情,我觉得家长应该负责2/3的责任,在写喂药详情的时候一定要细心。老师也要负1/3的责任,3.5毫升和35毫升,这么大的差距,老师看到的时候有没有疑惑?有没有询问?如果细心一点,是不是这件事就不会发生,就不会造成这样的遗憾了?”同为幼儿园教师的“あ莳間、冲淡了誓言”这样写道,“其实有的时候老师确实比较忙,我也是一名幼儿园的老师,每天就像陀螺一样不停的转,不过在喂药的时候,有什么疑惑或者不确定的,我们都会打电话询问家长。只希望发生这件事以后,能够更加细心。”
用户表示“爱在心”则认为,“孩子最好不要往幼儿园带药,生病了就好好休息,避免交叉感染,也会减少家长和老师间的矛盾。”
用户“benben”看来,“最好自己看一下药物说明书。觉得家长写的和说明书出入很大,打电话确认一下。”
老师也是“高危工作”?没有那么夸张,但也要留点神儿
“幸亏还有纸条可以证明幼儿园老师的清白。”有网友开玩笑这样说道,“这么一看,老师也是份‘高危职业’呢!”
玩笑归玩笑,高危职业当然算不上,不过有些时候我们老师也要多留点神呢!
虽然老师在外人看起来是份安稳轻松的工作,但毕竟也要和人打交道,有时候误会也难免发生,那么这个时候,保护好自己、保护好他人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哪些情形需要我们老师注意呢?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
情形1:面对情绪激动的孩子,老师最好多一点“耐心”
曾经教过一位学生小王,总是为一些小事和同学争吵,有一次他又和其他同学为一点小事发生争吵,我将他请到办公室我还没开口,他反而大声的说:“我知道你对我有意见,要批评就快点,不要影响我上课!”
看到他怒气冲冲的样子,我默不作声的等到他心平气和后,我问他:“你与同学们争吵,为何也与我发生了争吵?”
“您对我有意见!”
“我为什么对你有意见?我们曾经是仇人?”
“不是。”
“我这个老师喜欢故意整人。”
“也不是。”
“那为何单单对你有意见呢?”这名学生低头不说话了。
我对他讲到:“不是我对你有意见,是你不会控制情绪,就像刚才要是你在我面前发脾气时我也发脾气,今天你非和我打起来不可。”
小王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为什么和我吵骂不起来,就是你发脾气时,我能控制住情绪,任你吵闹,等你脾气没有了,我们现在不是谈得好好的吗?现在你还认不认为我对你有意见。”小王摇了摇头。
[小技巧]尽量不要受情绪影响做出太“过分”的事情
“班上的孩子正是青春期,所以有些时候往往情绪不是那么平稳,如果他生气,你再跟他置气,很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后果。”有老师这样说道,“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告诉自己,你批评他不也是为了让他好吗?如果自己也做出过火事情,对自己不好,对孩子也没好处,跟自己的初衷简直是十万八千里了,何必呢?”
所以,如果下次真的觉得自己的脾气按捺不住了,各位老师不妨想想这位老师的话。
情形2:班级管理方式是否合理?
黄女士反映,自己儿子所在的班级班主任老师用罚款的形式管理班级,学生掉地上一张废纸,就会被罚款五元钱。如此以罚代管的班规遭到家长的非议。
[小技巧]班规管理要稳妥,制定不妨先自问
有些时候老师们为了方便管理,会制定一些班规加以配合,但如果和家长沟通不畅,也可能会引起一些误会。
所以,老师们不妨这么做,在制定班规之际就问自己一下自己这个班规会不会有引起争议的地方?如果有,不妨和家长们提前做好沟通,这样就会好很多。
情形3:敏感话题,慎重说
“老师,都晚上八点了,我们家孩子怎么还没回家?你们下午几点钟放学?老师没有留下他干什么吧?你找其他同学给我问问!”这位父亲盛气凌人地给我打电话。
这位同学是走读生,下午四点三十五分放学后就离开学校了,他去了哪里,我这位老师也是不知道的。
“您别着急,我问问其他同学。”我说。无论如何,我的学生我应该关心。我赶紧打电话,询问和这位同学要好的几位同学,询问了一圈,居然没有消息!怎么办?我硬着头皮拿起电话,准备告诉这位爸爸,没有找到。没想到电话那头告诉我:“回来了。哦,谢谢!”听到他说“谢谢”两个字,我感到,我的耐心得到了好的回报。
[小技巧]关注家长的“敏感点”,斟酌语言再沟通
“人有软肋,家长也有其‘敏感点’,有的家长谈‘钱’色变,有的家长谈‘分’色变。”一位班主任这样说自己的经验之谈。
所以,在面对家长们敏感的话题时,老师们不妨先想想自己的措辞。
“特别是在班级群里面,因为是文字表述,一字一句都出现在家长眼前的,所以,语言也要仔细斟酌一下。”
情形4:面对决策,走流程
天气慢慢转冷,一天中午,我的副班主任急急忙忙找到了我。
“小艾,我拿我家的空气检测仪测了一下,教室里的空气质量不太理想啊!”
我的心里也犯起了嘀咕,空气的质量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家长还是很关注的。
“我们要不要让家长凑个份子,买一台空气净化器?”
听她说完,我有一丝犹豫,牵扯到收费,家长和学校都很敏感。
“先在家长群里和大家商量一下吧,如果确实有需要,我们再买!”考虑到孩子的身体健康,我最终还是点了头。
但在开学前一天的下午,我接到校长的电话的。
校长来势汹汹,开口便问:“小艾,你们班级在搞什么东西!”我一惊,本来的一丝侥幸立马现了形。竟有家长向校长打了小报告!
我尝试向校长解释,可是校长很果断:“马上停止!”我被校长严厉的语气打得灰头土脸,挂了电话心里有点难受、有点凉。
我想不通,家长有意见为什么不直接和老师商量,况且买空气净化器是为了孩子的身体着想啊!
我心绪难平,但还是沉住气先给副班主任去了一个电话,和她讲明了校长的态度。接着,又在家长群里和家长讲明了空气净化器购买暂时搁置。
[小技巧]遇事也要走流程,争取领导支持很重要
“老师权力虽然不大,但在面对班级的事情时也不能想当然,必须走流程。应该及时和上级领导沟通,取得统一意见。”一位老师在看到上述班主任的遭遇后,给出了这样的建议,“作为班主任在做决定前一定要获得学校的支持,因为学校要对班主任的个人行为负责。这样做也是为了在出现意外情况的时候,学校能保障教师的权益。”
兰州成功学校
河西成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