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15 17:27:14
有天上午,和周末没有回家的部分高三初三同学交流。主要和两位同学交流,其他同学配合。
先和初三一位同学交流。我从她交给我的一沓试卷中随意选出了上学期期末试卷中的一道英语汉译英的小题。这道题当时她有一个单词拼写不准确,老师扣了0.5分。我请她在黑板上重做一遍,非常遗憾,她犯了同样的错误,再次将那个单词写错。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讨论的范围超出了这道题的本身,甚至涵盖了中考其它各科。我们讨论了这样几个问题:这道题有几种答案?她为什么会犯同样的错误?她犯同样错误的深层次原因都有哪些?今后如何避免类似的错误?老师在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到底是什么?由此及彼,在复习阶段如何把会的变成对的?
然后又叫到一位高三同学,他也拿出一沓近期做过的试卷,我从中选出双基考试数学卷第18题.这是一道考查数列有关知识的问答题,两问,第一问求通项公式,4分,第二问证明一个结论,8分。这道题第一问十分简单,第二问说实在的也不难,只要会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的公式就可以了。这位同学当时在这道题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得分为0.我问为什么?他说当时时间不够,就没有答。我问他现在会做吗?他说差不多吧。我就请他在黑板上演算。遗憾的是他连第一问也回答不出。
什么是能力?分数能不能代表能力?如果分数不能代表能力,那么什么能够代表能力?你高考考了一所三本院校,别人考上了清华,你说你能力比别人强,谁信呢?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当今社会选拔人才最公正最有希望的可能也只有高考这一条道了。如果你没有其他途径证明你自己,那么就请老老实实埋头苦读,在高考考场一展雄风吧;你自信能力超强,如果没有别的办法证明自己,那么就请老老实实拼成绩拼分数,先用分数用成绩证明自己是最棒的吧。
既然我们暂时选择了用分数用成绩代表能力,那么我们就必须向分数进军,将分数拿下。对于拿不下的分数,如果选择逃避选择退让选择投降,就等于选择了懦弱选择了失败选择了灰色的人生。
综上所述:
1、能力是通过成绩和分数表现出来的;
2、能力=70%知识+30%方法
兰州成功学校
河西成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