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11 11:14:45
“高考不但要考得好,志愿更要填报好。”上大学,上一所理想的好大学,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有广阔发展前途的专业,是每一个高考考生和家长的美好愿望。高考志愿选择得合理,可以增加被自己心仪高校录取的可能性;志愿填得不合理,即使达到了录取分数线,也可能落选。因此,每年高考,如何选择、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既是一个令所有考生和家长都关注的话题,也是一个令大家“挠头”的难题。目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填报志愿时间各有不同,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高考前填报志愿;第二种是高考后估分报志愿;第三种是6月下旬至7月上旬出分填报志愿。
据了解,目前已有十几个省、自治区选择了考后出分填报志愿的方式。出分填报如何“趋利避害”?各路专家为您支招。
■利:清水摸鱼量体裁衣
几年前,北京市曾对5万余名高三考生做过一次志愿调查。统计数据显示,60%以上的考生愿意“考后出分报志愿”,他们认为出分报志愿的方式让自己基本上心中有数,可以量体裁衣,从而被录取到适合自己的高校和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沈献章更是将出分填志愿比作“清水里摸鱼”。他认为,高考成绩公布后再填报志愿,考生本人及其家长选择院校的时候,压力自然小得多,只需考虑自己的分数够哪一类院校即可,再也不必像其他两种方式下填报志愿时心里七上八下,生怕考试成绩出现大的“闪失”而功亏一篑。
山东滨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刘国明认为,分数公布后填报志愿,志愿的有效率提高了,考生的针对性更强了,使原本激烈的升学竞争更加明朗化了。刘国明建议考生这时选择志愿,升学定位更要注意现实一些。通过查阅资料,找到自己在整个学校、整个县区或整个类别中的位置,再分析历年这个学校、县区或类别的升学情况,大体找到自己的位次,不可盲目追求名校,脱离实际,失去升学机会。
■弊:容易扎堆高分落榜
对于考生和家长更喜欢考后报志愿的倾向,南京大学招办主任赵鸣非常理解,但他同时指出,其实出分填志愿同样存在很大风险。“因为你虽然知道了自己的分数,甚至在全省的位次,但你却不能掌握到在你分数之上的考生都报考了哪些院校。因此这种填报方式易形成各录取院校在高考分数上的‘断层’和考生志愿的‘扎堆’。”
以江苏省为例,2004年该省考生报考上海地区院校的热情高涨,致使上海的一些名牌大学录取分数居高不下,不少高分考生纷纷落榜,而本省的某些著名大学却因生源不足而出现断档现象。相同的情况在其他省份也相继发生,在湖北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牌高校由于考生报考“扎堆”,尽管学校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招生计划,可还是不能将报考本校的高分考生全部录取。
赵鸣说:“由此可见,出分填报志愿更需要慎重,它要求考生和家长更冷静地尽可能从宏观上分析情况,不能单纯地以往年录取分数来衡量某一所学校今年的录取分数,而应主动与自己所报考院校的招生老师联系,以便及时掌握报考信息,再结合自己的高考成绩在本省、市、自治区的具体位置等综合因素,作出符合自己的合理选择。”
“其实无论是考前填报,还是考后出分填报,最终都是靠实力!”广东省考试中心高招办主任黄友文认为,无论哪种方式都是一个游戏规则,对该地区的每一名考生都是公平的。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一方面要了解本地区志愿填报方式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要客观、真实地评估自己的实力。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听取中学教师和所希望报考院校招生老师的建议,冷静分析,大胆报考。(肖冬)
兰州成功学校
河西成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