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30 09:10:22
对立同一思维法是由辨证思维的对立统一规律转化而来的一种规律方法,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思维中的运用,其基本内容是:辨证思维应当通过揭示思维对象自身同一中的对立和对立中的同一,从而具体地把握思维对象的辩证本性。
西汉的“大一统”就是这一思维方法的真实运用:西汉初,汉高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分封同姓子弟到各地,建立了许多王国、候国。汉景帝时,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消除藩王割据的被动局面,开始削夺各藩王的封地。此举大大触犯了刘姓藩王的利益。不久,吴、楚等七国以“诛景错,清君侧”为名,发动武装叛乱。其实在中央政权与地方藩王的斗争中,即使不削藩,吴、楚七国也会乘机反叛,但削藩更加刺激了他们。
到汉武帝时,削藩一事又被提上了议程,但汉武帝又恐重蹈“七国之乱”覆辙。这时,董仲舒献策,这次削藩不采取由中央政府将各藩王封地削夺的办法,而是将其作为藩王们的内部事务处理,实行推恩,即废除以往封地,只许藩王长子一人继承的规定,各诸侯王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分封子弟为侯。汉武帝采取建议,下“推恩令”,诸王皆大欢喜,而推恩越广,封侯越多。藩国内封地也越来越小,越业越分散,名存实亡,再也无力与中央政府相抗衡。
在如何削弱各藩国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这一问题上,汉景帝的策略是失败的。到了汉武帝,其目的仍然是一样的,但由于采取了不同的思维方式,结果就大大不同了。地方藩国与中央集权是对立的,前者越来越强大,对于后者的威胁也就越大。可是直接剥夺显然是行不通的。那么能不能找到一种更可行的办法。既不直接剥夺藩王的封地,又能加强、巩固中央集权呢?“推恩令”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既维护各藩国的利益,又能巩固中央集权。既对立同一,问题也就顺利解决了。
2025-07-02 17:41:28
兰州成功学校
河西成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