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10 17:19:51
“拾金不昧”一直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来规范社会基本行为,是反映人们道德水平的一面镜子,他体现着一定环境内这个群体的社会意识及道德价值观。兰州成功学校吴宕琴和同事拾金不昧的行为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拾金不昧时代“活雷锋”
吴宕琴和她的两位同事于9月27日晚八时许在兰州商学院“好伴家”超市门口捡到一棕红色钱包,内有建行和招行卡6张、信用卡4张,医疗卡、身份证各一张。在原地守侯失主未果的情况下,她打电话到甘肃经济日报社,希望记者能帮她找回失主,尽快物归原主。
接到电话后,报社领导非常重视,马上抽调记者配合。当记者赶到了兰州成功初中,正值晚饭时分,吴宕琴正在餐厅忙着给学生打饭,满脸微笑的她,亲切细致地询问着孩子所要的菜,她动作娴熟,看得出她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吴宕琴告诉记者,9月27日晚8点左右大雨瓢泼,她和两位同事在兰州商学院(本部)一家超市购完物,在返回的路上无意间踩到一个东西,出于本能她朝脚底看了看,顿时眼前一亮,是一个棕红色的钱包,于是她弯身捡了起来,她们三个人打开看了看,发现里面有好多卡,还有好多票据,并且有一张注有“10月4日前提货”字样的订货票单,“这不是一个废弃的钱包”吴宕琴想,这些东西都很重要,失主一定很着急,应该找到失主,物归原主才好。但随后她心里一紧:这会是谁丢的呢?会不会有诈?她的两位同事也要她赶快扔了,一定有陷阱。但她不忍心就此扔了钱包,然而一直没有人前来认领钱包。无奈她只好找学校领导商量。“不管怎么困难一定要找到失主。”领导坚定地说。国庆放假吴宕琴无暇顾及家事,她按照钱包内身份上的地址四处打听钱包的主人,也搜集票单上的相关电话一一拨打,遗憾的是没有人知道她要找寻的失主。
谈女士向记者讲述丢钱包过程
10月8日晚6点左右,报社派专车让记者和吴宕琴一起寻找失主,按身份证上的地址到兰州市城关区盐场路X号,吴宕琴和记者下车一栋楼一栋楼地找,颇费周折并且劳而无获,最后,在甘肃电力学校门前一位正在散步的高姓先生称他认识身份证上的谈女士,就这样,在他的帮助下找到了失主。谈女士感激涕零,紧紧握住吴宕琴的手说:“你真是个好人,你捡到了我的钱包,还通过报社亲自给我送来,我真不知道如何感谢你和报社!”,吴宕琴笑着说:“没关系,我把捡到的东西交给失主,这是应该的。”。谈女士要表达她的谢意,特意邀请吴宕琴到她家做客,为的是能够盛情款待这位拾金不昧的恩人,但被吴宕琴婉言谢绝。
在回来的路上,记者跟吴宕琴在车上聊起工作上的事情,她眉飞色舞立马来了劲头,她说她很热衷现在的工作,因为她爱成功学校,喜欢成功学校的娃娃们,当他们是自己的孩子,更可敬的是她已经把成功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这种境界是常人无法达到的。至于吴宕琴的家庭,她简单地提到,她们家以前做过生意,有些积蓄,不怎么缺钱花,儿子女儿已经独立并且都已参与工作,本应该说她现在完全不需要出来找工作干,就因为“喜欢娃娃”她才选择成功学校。
可能,这就是吴宕琴的生活轨迹,是她,沉淀了百味人生的真、善、美!
2025-07-02 17:41:28
兰州成功学校
河西成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