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人的大脑一生可以记住上千万个画面,有五彩斑斓的,有灰色暗淡的,有让人看过就忘的,也有让人终生难忘的......就像我父亲的背影!
我讨厌我的父亲。因为他,我的童年是数不尽的、沉重冗长的英文单词。
父亲曾对我说: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得循规蹈矩地上完高中上大学,上完大学然后去公司当上班族的。只是,如果不走这条相对轻松稳定的路,那摆在大多数人眼前的选择,就只有被迫的受制于生活。
有的人没有条件也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屈服于命运,那没什么好说的;可有的人如果明明有好的条件和机会却任性地放弃错过了,将来可是要追悔莫及的。
当然,要是有人天赋异禀3岁识谱5岁编曲或者18岁就能打NBA,那这些话不适用他听。否则,好好读书拿个大学毕业证至少能保证你将来生活的底线不会太低,这不会让你吃亏的。
我的父亲学历不高,是一个水电的维修工,但是外边看起来粗糙的他,从来没有放弃读书看报,父亲有一个大大的书柜,不管他白天外出维修有多忙,多累,回到家他总是会把书柜收拾的干干净净,然后捧着一本书认真的看起来,有时,阳光打在他身上,我也会有一种错觉,这是我那个维修工的父亲吗?
他从小就对我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并努力自学英文来教育我。我那个时候却自私的认为,父亲并不是为我好,只不过是他自私地想让我完成他梦想的借口而已。
直到后来我自己当了父亲,努力教自己的孩子认识世界的时候,我才明白。那时的父亲,是在给我重生的机会,希望可以借着知识这条阶梯,想让我成为一个优秀而出类拔萃的人,可以比别人看到更高的世界。
我讨厌我的父亲。因为他,我的少年时代总是少不了一顿挨打。
年少时我总是带着一份无法无天的狂野,不知天高地厚的在父亲给我的框架下横冲直撞。我的父亲因为忙于生计,已不能像童年那般谆谆教导教育我,也无法陪伴我在田野里放飞风筝。那时,我甚至觉得他不像我的父亲。
我讨厌我的父亲。因为他,我回忆起青年时代,总是羞愧得垂泪。
刚上大一那年的夏天,父亲送我去从没有去过的大城市。因为不认识路,我的父亲带着我一路询问。那时候的我,太过自作聪明,总觉他说话不大清楚,非自己插嘴不可,甚至发脾气地嚷嚷不如自己看地图。
那是我第一次从我父亲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卑与难过。如今在给自己的孩子读朱自清的《背影》时,自己不禁也眼泪簌簌。年轻的时候总是没有耐心,错过了感受自己父亲温柔又脆弱的一面,无意中伤害了父亲。但是每每想起他的时候,我总是能回忆起小时候,坐在他摩托车后,抱着他的背脊,他带我在小镇上兜风的场景。
如今我以为人父,却越发觉得父亲像个孩子了。
父亲越来越像个老孩子,会因为我夹菜的时候先夹给别人没夹给他而怄气,会因为想要买一个鸟笼而向我撒娇……那个从前带着锋芒的男人正在从他身体里剥离,和他的身形一起开始萎缩下去。父亲一定不愿意承认自己正在衰老这件事情,我也一样,如果可以,我希望他永远是那个顽强,执拗,又死要面子的男人。
去年母亲那场手术后,父亲也开始收敛自己的脾气。他和母亲都是那种一点就燃的急性子,俩人一辈子吵了不少架,父亲却从来没动过手,就像他不愿意去跳广场舞一样,心里有个大男子汉的自尊需要维持。白天嘴上说得再狠,晚饭前肯定会把菜都买回家,然后把饭蒸上等着母亲去炒菜。
刚离家的那一年,父亲和母亲到火车站送我,道过别后我径直走进了安检口,等安检结束我提起行李起身那一刹那,透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瞥见父母还保持着刚才道别时的姿势。不断有人从他们身边挤过去,他们一动也不动,只有眼睛里的关切和不舍一直追寻着我。
龙应台在《目送》里写:“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如今我的父亲老了,也已经成为父亲的我开始理解,他那样一个傲气风华的男人,被生活抛光打磨失去了光彩的那份痛,以及肩膀上为妻儿生计奔波的重任。我讨厌我的父亲,却连着爱深深的扎进我的心里。
已成为父亲的我,也想对孩子说:
我时时督促你好好读书,严肃纠正你的错误,就像我的父亲对我一样,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我并非希望你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而是希望未来的人生中,你有更多的选择、更高的眼界、更广阔的胸怀。
当你寻找到了所爱之事、所爱之人时,可以义无反顾地奔向他们、拥抱他们,而不会被现实生活所限制。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