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成绩出来后,在完成了志愿填报等一系列事情之后,有些学生和家长认为,初中的学习和生活已经告一段落,就该好好的放松放松,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其实需要提醒的是,还有很多不能忽视的问题。
1.理性看待成绩
中考成绩公布,得知成绩这段时间往往也是同学们心理波动最大的时候。
建议同学们要乐观接受考试成绩,并及时地吸取教训,进行反思。既然考试已经结束,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已经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重要是要往前看,尽早地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规划。一味地沉浸在喜悦中,忽视了假期的学习充电,不仅只会原地踏步,还可能由于骄傲而退步;相反一味地因成绩不理想而懊悔,树立不起重新开始的信心,也许未来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总之,无论考好考不好,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考后充电
初中生如何顺利进入高中,并用最短时间适应高中生活?
首先要对自己将要进入的新学校作一个大致的了解,到新学校走走看看,熟悉新学校的环境,走访高年级的同学,咨询新学校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为自己进入新学校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次,选择适合自己的假期充电班。面对各种招生简章,要能够理性的作出选择,选假期充电班要因人而异,要掌握好自己应不应该去,选什么样的学习班对自己最合适。如果自己平时成绩就很好,可以选择一些能发挥其兴趣爱好的班型,比如英语特训营等;如果自己成绩一般,想利用假期有所提高,可以选择应试性的班型,但切忌不要把假期变“第三学期”,完全为了补课而学。如果想提前感受高中学习生活,可以选择明师“初中升高中衔接班”,但在预习新课时要把握好尺度,要在快乐中学。
3.家长该做什么
中考过后家长如何给孩子有效的心理助力?考完后如何安排孩子的假期?
1.关注学生心理
每年中考成绩出来后都是考生心理疾病高发期。因为中考期间,孩子们长期超负荷学习,大脑中枢建立起了高度紧张的思维模式。中考结束,高度紧张的思维模式没有了对象可能极不适应。
出成绩后,家长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不要对比孩子的成绩甚至训斥孩子,否则容易导致孩子自卑心理,另外也会给孩子造成家长考前考后完全“变脸”的心理落差,甚至可能会认为,父母并不关心自己。对于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再多的唠叨都是徒劳,家长应该通过指导同学们报考一个合适的志愿进行弥补,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帮孩子树立自信。对于情绪持续不稳的孩子,应及时看心理医生。
2.合理安排孩子假期
也有家长怕孩子考后过度放松,马上限制上网或急着报培训班。多和同学朋友沟通交流,可以参加旅行、聚会以及体育运动。但切忌放松过度导致孩子沉迷网络不可自拔。父母应与孩子讨论安排充电计划如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学英语等实用技能。还可以趁假期适当让孩子学做家务或参加社会实践等,拓展知识面、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了解社会的同时很自然地平衡了考后心态,更好地适应高中的生活。
另外,学习方式上,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基础及高中阶段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考察的知识和思维触角广的特点,不能再依赖初中时老师“填鸭式”授课,“看管式”授课,“命令式”的作业。
可以适当通过教育培训机构的学习,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学大教育在暑期针对这部分学生,特别开设了一系列初升高衔接课,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再假期提前掌握高一的预科知识,为高中学习打下夯实基础,以便在开学后更好的适应高中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