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2 17:07:02
怎样找回自 己失去的分数
— 非知识因素失分剖析之四

就如何在第二、三轮复习中讲评试卷、查找问题的操作方法略谈几点自己的感悟:学生在考卷中失分的主要因素有五个:一是审题不严密,二是答题不规范,三是时间不够用,四是粗心疏忽、麻痹大意,五是识记疏漏 、概念混淆。
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懂得在做错了一件事之后,或者在完成一个任务时只因为一个小小的疏漏,而导致离目标只差一步,找到失误的原因远比纠正这件事情重要。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难免有各种疏漏存在,而每一次 检测、考试,都是针对某一阶段、某一层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在学生失分之后,惋惜、责骂是毫无意义的,我们能做的应该是力所能及帮助学生找准失分点,失分点即为得分点,向自己的大意、过错、混淆、疏懒、松散找补分数,避免在下一次考试中出现类似的错误。有谁愿意被毒蛇咬伤第二次呢? 答案是肯定的,没有人愿意。那么,哪个学生会乐意在同一个问题上连续失分 多次呢?也没人愿意,但在同一问题上连连失分往往屡见不鲜。归根结底是在上次失误之后没有找准切入点,不明了自己错在何处,对如何避免这个错误再度出现的问题,也没有进行反思与总结。这样,就难免重复“会,不一定对 ” 的无奈与悲哀。
正因为如此,我们讲评试卷的目的和重点,理所应当地要放在分析错因、查找根源上。如何查,每个人有自己的方法。可以先自查,再让同桌或学习小组内的成员互查,再教给学生自己找出辨别真伪及纠错的正确途径,不能急于为改错而讲解正确方法甚至公布答案。仔细分析下来,对认真学习也认真对待考试的每一个学生来说,就不难找出好多本不该丢分却依然丢分的点,把这些点积累下来,反复滚动,才会使这些易错点、失分点在滚动提高与强化训练中变成得分点。这样还不足以达到纠一错会一类的目的,还要在变式题上下功夫,在变中求不变。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又有言道,当以不变应万变。这些观点并不矛盾,也不难理解,难在如何找出“ 万变”中“ 不变”的“ 宗”,这个 “ 不变”,是知识内在的规律及其联系;而这个“宗”,是解决问题、探究规律的方法与途径。所以,如何学会变式,怎样变式,就要看每一个不同的对象自己的素养和目标了。
而对时间不够用的问题,还是不善应对考试。比如对题干过长的选择题,学生往往从头至尾一字不漏读完,才看问题,而这个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又要从头再分析一遍才能找到答案,就算此题目有得分把握,时间已经在重复读题中浪费了。时间不够用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被难题卡壳后不冷静,不善于放弃。须知,考场上理智的放弃等于聪明的得到,死咬着一个小题,花费大量时间绞尽脑汁攻下来,也极不划算。也许,你先放弃了,在做后面的题时会有顿悟。
(2012 -03 -23 00:12:17)
兰州成功学校
河西成功学校
